神探狄仁杰,史书记载中唯一的一次读书经历,竟然与一桩命案紧密相关!今天正好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,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狄仁杰读书的故事。
狄仁杰成长于一个书香世家,家族世代重视学问,传承了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。他的父亲狄知逊在年轻时通过努力最终考中明经,顺利进入仕途。因此,狄仁杰自幼便沐浴在书卷气中,接受了全面的教育,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。
某天,狄家发生了一起惨剧,家中的门人被人杀害。狄家急忙向当地的官员报案,县吏对此事高度重视,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。人命关天,因此无论狄知逊当时的官位多么显赫,他作为家主也无法置身事外,便带着家里人接受询问,而唯独年轻的狄仁杰安静地留在了书房。他正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,似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毫不关心。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所写的那副对联:“每临大事有静气,不信今时无古贤!”这不仅适用于宁静的修身养性,更是狄仁杰性格的真实写照。
此时,县吏被案件的复杂性弄得有些无从下手,情况十分混乱。透过窗户,他瞥见一个小孩安安静静地捧着书本,神情专注,稳如泰山,毫无畏惧之色,似乎把自己与外界的动荡隔绝开来。县吏心中不免火起,尽管孔子曾经教导我们要“勿迁怒于人”,但许多人还是难以控制情绪,将怒火无端地发泄在他人身上。县吏忍不住就向狄仁杰质问:“小朋友,家里出了如此大的事,你还心安理得地在读书,怎么不出来配合调查呢?”
展开剩余55%这突如其来的责问让狄仁杰从书中回过神来,他扭头对上了县吏严厉的眼神,眉头一皱,心中不悦。他心想,今天他才想责问我,我更有理由来质疑你呢。于是,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反驳道:“黄卷之中,圣贤备在,犹不能对接,何暇偶俗吏,而见责耶?”(出自《旧唐书》卷八十九 列传三十九)。
对此,狄仁杰以书中圣贤的教诲来反击道:“你不过是个普通的官吏,我现在正在读书,书里有无数的圣贤在等着我交流,我哪有时间来理会你这样的俗吏呢?”一番话让县吏面红耳赤,不知所措。可以见狄仁杰即使在年幼时已有了非同一般的智慧与气度,反应敏捷,思路清晰。这种“怼人”的场景在他未来的生涯中屡见不鲜,往往是他完胜对话者,使得旁人无从反驳,实力无可挑剔,真是“三岁看老”之典范。
由此可见,狄家对他的熏陶,让他培养了热爱阅读、勤奋学习的优秀习惯。正如古人所言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书读得多,自然会散发出不同凡响的气质,而狄仁杰身上的那种卓然风范,令人赞叹不已。
还有一次,狄仁杰与兄弟们在大路旁嬉戏,无意中邂逅了一位擅长相面的海涛法师。法师见到狄仁杰后,惊叹不已,赞道:“此郎位极人臣,苍生是赖,但恨衰朽之质,所不见尔。”(出自《南部新书》),意思是说这个孩子的相貌极好,未来一定能成为权臣,百姓将因他而得福,只可惜老道我年事已高,无法亲历那一刻的辉煌。
这个故事我特意记录在我的书《大唐名相狄仁杰》中,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狄仁杰的传奇与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百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